![]() 吹製成形機
专利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通用性高的吹製成形機,其可藉由更換零件而切換成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和射出吹製成形機之雙方來使用。吹製成形機,係藉由更換被配置於複數個處理站之包含射出模及吹製模的零件,而可使吹製成形機兼作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50)及射出吹製成形機(200)之雙方來使用。在吹製成形機被用於射出吹製成形機(200)時,係使上部基座(56)從下部氣缸(120)下降,且驅動用以驅動吹製成形機(50)之第1射出芯模(112)而設置的上部氣缸(116)。被固定於可藉由上部氣缸而升降之閉模盤(114)的承壓塊(400)直接按壓移送模具單元(210),並將移送模具單元閉模於被支撐於下部基座側的第2射出腔模(220),以成形第2預形體。 公开号:TW201302432A 申请号:TW101105260 申请日:2012-02-17 公开日:2013-01-16 发明作者:Kazuyuki Yokobayashi;Daisaburo Takehana;Hiroshi Horigome 申请人:Nissei Asb Machine Co Ltd; IPC主号:B29C49-00
专利说明:
吹製成形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藉由更換零件而切換成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和射出(injection)吹製成形機之雙方來使用的吹製成形機。 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也稱為雙軸延伸吹製成形機),係射出成形預形體(preform),且將該預形體藉由延伸桿(rod)和吹製空氣(以下簡稱吹氣)(blow air)朝向雙軸(橫軸及縱軸)方向延伸而成形容器(專利文獻1、2)。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係適於成形以下材料的容器:於成形處理(process)中容易保持延伸適溫,又延伸特性也佳的材料、例如以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乙烯對苯二甲酯)為材料的容器之成形。但是,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並不適於成形以下材料的容器:如PE(polyethylene:聚乙烯)或PP(polypropylene:聚丙烯)等結晶化速度比PET還快、且成形處理中容易變成延伸適溫以下、又延伸特性不佳之材料的容器。在製造以PE或PP為材料的薄容器時,取決於射出延伸吹製之成形,將變得更為困難。 又,在專利文獻1的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係搭載有加熱(溫調)載物台(stage)。加熱(溫調)載物台,係有以下的極大優點:可將在射出成形後的預形體產生之不佳的熱履歷予以適當化、或局部加熱預形體而可成形複雜形狀的瓶子等。然而,在不需要如此程度的縱軸延伸之PET製的小型容器、例如眼藥水容器等中,在加熱(溫調)載物台減少預形體之保有熱量的結果,也有無法產生容器角部等的形狀之情況。 因而,在使用PE或PP等的材料、或成形即便是PET也不需要如此程度的縱軸延伸之小型容器的情況時,可以說射出吹製成形機更為適合。射出吹製成形機,係射出成形預形體,且將該預形體藉由射出芯模(core)從射出成形站(station)搬運至吹製成形站。在吹製成形站,係僅藉由來自射出芯模之吹氣主要朝向單軸(橫軸)方向延伸預形體以成形容器(專利文獻3)。 即便是在包含不同的材料並少量成形一批(lot)的生產個數時,以往也只有將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和射出吹製成形機分開來使用。 (專利文獻1)日本特公昭53-2209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05-77311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昭48-44355號公報 當使用吹製成形方法不同的2台吹製成形機來成形多品種少量之容器時,由於2台吹製成形機的成本會反映在容器價格上,所以要降低容器成本也有其界限。配置有2台吹製成形機的工廠之設置面積也會變寬,且2台吹製成形機的維持費用也會反映在容器價格上。而且,當在多品種少量生產中分開使用2台吹製成形機時,各1台吹製成形機的運轉率也會變低而不具效率。 本發明的幾個態樣,係提供一種通用性高的吹製成形機,其可藉由更換零件而切換成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和射出吹製成形機之雙方來使用。 本發明的其他幾個態樣,係提供一種即便切換成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和射出吹製成形機之雙方來使用,也可防止旋轉盤變形而造成旋轉不良的吹製成形機。 本發明之一態樣,係關於一種吹製成形機,其具有:下部基座;及上部基座,其係可在前述下部基座的上方進行升降;及旋轉盤,其係能夠旋轉地被支撐於前述上部基座,且使複數個移送構件在複數個旋轉停止位置停止;以及複數個處理站,其係在前述下部基座和前述上部基座之間的空間,被配置於前述複數個旋轉停止位置,前述複數個處理站係至少包含具有射出模的射出成形站和具有吹製模的吹製成形站,藉由更換包含前述複數個移送構件、前述射出模及前述吹製模的零件,而可用於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及射出吹製成形機之雙方的吹製成形機,其特徵為:前述射出成形站,係具有:下部氣缸,其係被支撐於前述下部基座,且升降驅動上部基座;以及上部氣缸,其係被支撐於前述上部基座,且升降驅動閉模盤,在前述吹製成形機被用於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時,前述複數個移送構件之各個係包含第1頸模,並在前述射出成形站,藉由前述下部氣缸使前述上部基座、前述旋轉盤及前述閉模盤下降,且使被固定於下降後之前述閉模盤的第1射出芯模藉由前述上部氣缸而更進一步地下降,並將前述第1頸模及前述第1射出芯模閉模於被支撐於前述下部基座側的第1射出腔模,以成形第1預形體,在前述吹製成形機被用於射出吹製成形機時,前述複數個移送構件之各個係包含具有第2頸模及第2射出芯模的移送模具單元,並在前述射出成形站,藉由前述下部氣缸使前述上部基座、前述旋轉盤及前述閉模盤下降,且使被固定於下降後之前述閉模盤的承壓塊藉由前述上部氣缸而更進一步地下降而直接按壓前述移送模具單元,並將前述移送模具單元閉模於被支撐於前述下部基座側的第2射出腔模,以成形第2預形體。 依據本發明之一態樣,1台吹製成形機的下部基座、上部基座、旋轉盤及複數個處理站,係兼用於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及射出吹製成形機之雙方。為了進行此2種的吹製成形,至少具有射出成形站和吹製成形站,且只要更換包含由旋轉盤所支撐的複數個移送構件、和配置於各站的模具之零件即可。零件更換係一種針對每一被成形的容器之規格通常進行的作業,在本發明的態樣中事實上係可藉由零件更換來進行吹製成形機的機種變更。 即便是在預形體或容器的搬運中,使用藉由旋轉盤來旋轉搬運的複數個移送構件,共通的也是2種的吹製成形。在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中,移送構件係包含第1頸模(neck),且藉由第1頸模來搬運預形體。在射出延伸吹製成形中,第1射出芯模係只要僅在射出成形站進行升降即可。在射出吹製成形中,移送構件係具有第2頸模和第2射出芯模的移送模具單元。若藉由旋轉盤來搬運移送模具單元的話,則可在吹製成形站,從第2射出芯模將吹氣供應至預形體內。 在此,上部氣缸,係為了在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中對第1射出芯模進行升降並予以閉模而使用,而在將包含第2射出芯模的移送模具與上部基座及旋轉盤一起進行升降的射出吹製成形機中通常是不需要的。在射出吹製成形機中,並不使用上部氣缸,而下部氣缸會牽引上部基座,且能夠藉由上部基座透過旋轉盤進行移送模具單元的閉模作業。但是,如此一來在上部基座和移送模具單元之間將有閉模力作用於旋轉盤而使旋轉盤變形之虞。旋轉盤之變形,將變成對上部基座旋轉驅動時的障礙,且會產生異音或旋轉不良。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中,由於是在藉由下部氣缸而驅動的閉模盤固定有承壓塊,且承壓塊直接按壓移送模具單元,所以不用緊固上部基座或旋轉盤,就可防止起因於旋轉盤之變形的旋轉時之不良。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中,前述下部氣缸及前述上部氣缸的氣缸內徑,實質上可為相同,且在閉模時可設定為同壓。 當下部氣缸及上部氣缸設為同壓時,若兩氣缸的內徑實質上為相同,則下部氣缸之力就可與上部氣缸之反作用力抵銷,且作為閉模力僅為上部氣缸之力。在射出吹製成形機中,係在藉由上部氣缸而驅動的閉模盤固定有承壓塊,且該承壓塊係直接按壓移送模具單元。因而,在閉模時閉模力並未作用於上部基座或旋轉盤,而可防止旋轉盤之變形。在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中,由於是在藉由上部氣缸而驅動的閉模盤固定有第1射出芯模,所以在閉模時閉模力並未作用於上部基座或旋轉盤。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中,可復具有從前述下部基座延伸至上方的塞桿(stopper rod),且將前述上部基座,在前述閉模時抵接於前述塞桿並在閉模位置支撐。 藉由下部氣缸而被按壓的上部基座,係在閉模時下部氣缸之力會與上部氣缸之反作用力平衡而可解除按壓力。此時,上部基座係與塞桿抵接而在閉模位置被支撐。因而,閉模時的上部基座之高度位置可無歧義地決定,且不會因上部基座的本身重量等按壓旋轉盤而使旋轉盤變形。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中,可復具有:間隔件構件,其係在前述閉模時中介在前述上部基座和塞桿之間,並調整前述上部基座的前述閉模位置。 閉模時的上部基座和下部基座之間隔,係有因第1射出芯模和移送模具單元的高度尺寸之差異或成形品的長度而異的情況。閉模時的上部基座和下部基座之間隔,係可藉由變更間隔件構件之有無、或間隔件構件之厚度,且藉由變更上部基座的閉模位置而輕易地調整。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中,可在前述閉模時,於前述承壓塊和前述上部基座的對向面間設置有第1間隙。 承壓塊係在和被閉模後的移送模具單元密接之位置停止,且不受承壓塊之影響而調整由塞桿所決定的上部基座之閉模位置,藉此可在承壓塊和上部基座之對向面間確保第1間隙。藉此,可擔保來自承壓塊的壓力不會作用於上部基座,且可透過上部基座而防止旋轉盤變形。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中,可在前述閉模時,於前述上部基座和前述旋轉盤的對向面間設置有第2間隙。 在上部基座和旋轉盤之對向面間,係以可在旋轉盤之旋轉搬運時確保間隙的方式來設計。由於承壓塊之力並未傳至上部基座,且上部基座可藉由塞桿來支撐本身重量,所以可在上部基座和旋轉盤之對向面間確保與旋轉搬運時同樣的間隙。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中,前述第1頸模係可由一對對開模所構成,前述一對對開模,係沿著固定於前述旋轉盤的2個L字導件而開閉自如地被支撐,前述移送模具單元,係包含可供附凸緣套筒插通的孔,前述附凸緣套筒,係包含附孔凸緣以及從前述附孔凸緣延伸的中空軸部,且前述中空軸部的長度係形成比前述孔還長,將被插通於前述附凸緣套筒的螺栓緊固於前述旋轉盤,藉此可一邊在前述移送模具單元和前述旋轉盤之間確保一定的第3間隙,一邊使前述移送模具單元被鎖緊連結在前述凸緣和前述旋轉盤之間。 由於第1頸模係藉由對開模構造能夠開閉地由旋轉盤所支撐,所以不會使剛性比較低的旋轉盤變形。另一方面,移送模具單元能夠用螺栓固定於旋轉盤。如此,當將移送模具單元用螺栓固定於旋轉盤時,就有剛性弱的旋轉盤因緊固而發生變形之虞。附凸緣套筒,係在移送模具單元和旋轉盤之間一邊確保一定的第3間隙,一邊將移送模具單元鎖緊連結於凸緣和旋轉盤之間。因而,僅有作用於凸緣面積的鎖緊連結力會作用於旋轉盤,而對旋轉盤的負荷會變小,且可抑制旋轉盤的變形。又,在旋轉盤和上部基座之對向面間容易確保第3間隙。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中,可在前述吹製成形機被用於射出吹製成形機時,復設置有旋轉接頭,前述移送模具單元,係包含通路,復設置有:連結於前述旋轉接頭和前述移送模具單元的第1配管及第2配管,前述第1配管係對前述通路供應流體,前述第2配管係從前述通路排出前述流體,前述旋轉接頭,係具有:固定軸體;以及殼體,其係配置於前述固定軸體的周圍,且固定於前述旋轉盤,前述固定軸體,係包含:形成於外表面的複數個環槽;及連通於前述複數個環槽之一個環槽的第1縱向孔;以及連通於前述複數個環槽之另一個環槽的第2縱向孔,前述殼體,係具有第1開口部及第2開口部,該第1開口部係可供前述第1配管連結,且與前述複數個環槽之前述一個環槽相對向,該第2開口部係可供前述第2配管連結,且與前述複數個環槽之前述另一個環槽相對向。 如此,在與旋轉盤一起被旋轉驅動的移送模具單元,就可透過旋轉接頭,而排吸流體例如溫調用介質或是吹氣等。尤其是,中介移送模具單元和第1、第2配管而連結的殼體,由於是與旋轉盤一起旋轉,所以殼體和移送模具單元之相對位置關係為不變。因而,第1、第2配管有不會因旋轉盤之旋轉而扭彎破損。另外,具有該旋轉接頭的吹製成形機,並非為兼用機,也可應用於作為射出吹製成形機的專用機。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中,可復具有:支撐前述第1配管及前述第2配管的配管支撐構件,前述配管支撐構件,係與前述旋轉盤及前述旋轉接頭一起升降。 如此,就沒有必要將連接旋轉接頭和外部的配管冗長地繞管。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係一種吹製成形機,其具有:下部基座;及上部基座,其係可在前述下部基座的上方進行升降;及旋轉盤,其係能夠旋轉地被支撐於前述上部基座,且使複數個移送構件在複數個旋轉停止位置停止;及複數個處理站,其係在前述下部基座和前述上部基座之間的空間,被配置於前述複數個旋轉停止位置;以及縱向閉模機構,其係對前述上部基座進行升降,前述複數個處理站係至少包含具有射出模的射出成形站和具有吹製模的吹製成形站,藉由更換包含前述複數個移送構件、前述射出模及前述吹製模的零件,而可用於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及射出吹製成形機之雙方,在前述吹製成形機被用於前述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時,前述複數個移送構件之各個包含第1頸模,在前述射出成形站使用與前述第1頸模閉模的第1射出芯模及第1射出腔模來成形第1預形體,將前述第1預形體藉由前述第1頸模來保持並藉由前述旋轉盤的旋轉搬運而搬運至前述吹製成形站,且在前述吹製成形站,藉由延伸桿的縱軸驅動和來自吹製芯模的吹氣來對被配置於與前述第1頸模閉模的第1吹製腔模內之前述第1預形體進行雙軸方向延伸而吹製成形第1容器,在前述吹製成形機被用於前述射出吹製成形機時,前述複數個移送構件之各個包含具有第2頸模及第2射出芯模的移送模具單元,在前述射出成形站使用與前述移送模具單元閉模的第2射出腔模來成形第2預形體,將前述第2預形體藉由前述移送模具單元來保持並藉由前述旋轉盤的旋轉搬運而搬運至前述吹製成形站,且在前述吹製成形站,藉由來自前述第2射出芯模的吹氣來對被配置於與前述移送模具單元閉模的第2吹製腔模內之前述第2預形體進行延伸而吹製成形第2容器。 即便是在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也與本發明之一態樣同樣,只要進行模具等的更換,1台吹製成形機的下部基座、上部基座、旋轉盤及複數個處理站,就可兼用於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及射出吹製成形機之雙方。其他,按照利用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而吹製成形的第1容器之形狀等,就可在射出成形站配置第1射出腔模(cavity)、在吹製成形站配置第1吹製腔模、吹製芯模及延伸桿。在設為射出吹製成形機的情況時,按照被吹製成形的第2容器之形狀等,就可配置第2吹製腔模以取代第1吹製腔模,且不使用吹製芯模及延伸桿。 在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前述旋轉盤係可以旋轉角180度進行間歇旋轉驅動,前述複數個處理站,係具有沿著旋轉搬運方向而配置的第1及第2站,前述第1站成為前述射出成形站,前述第2站可兼作前述吹製成形站和取出站來使用。 當如此構成時,就可僅以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及射出吹製成形機中不可或缺的射出成形站及吹製成形站之2站來構成吹製成形機。 在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前述旋轉盤係可以旋轉角90度進行間歇旋轉驅動,前述複數個處理站,係由沿著旋轉搬運方向而配置的第1至第4站所構成,在前述吹製成形機被用於前述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時,前述第1站成為前述射出成形站,前述第2站成為預形體溫調站,前述第3站成為前述吹製成形站,前述第4站成為取出站,在前述吹製成形機被用於前述射出吹製成形機時,前述第1站成為前述射出成形站,前述第2站成為前述吹製成形站,前述第3站成為取出站,前述第4站成為冷卻前述第2射出芯模的冷卻站。 當如此構成時,藉由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具有溫調站,就可將保有射出成形時之熱的預形體再調整於適於吹製成形的溫度或溫度分佈且可提高吹製成形品質。又,藉由將取出站與吹製成形站個別地設置,則無論是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或射出吹製成形機,只要在取出站不使被成形的容器落下即可,且不需要將容器朝向水平方向搬出之特別的取出裝置。更且,在射出吹製成形機中,係可冷卻在取出容器之後露出的第2射出芯模。因而,第2射出芯模,就沒有必要在內部使溫調介質通過。在射出吹製成形的第2容器為細口容器的情況,第2射出芯模的芯模銷(core pin)係可由沒有溫調介質通路的實心棒所形成,且能夠將芯模銷直徑形成細至例如8mm以下,並與細口容器的孔徑一致。 在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前述旋轉盤係可以旋轉角90度或180度進行間歇旋轉驅動,前述複數個處理站,係由沿著旋轉搬運方向而配置的第1至第4站所構成,在前述吹製成形機被用於前述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時,前述第1站成為前述射出成形站,前述第2站成為預形體溫調站,前述第3站成為前述吹製成形站,前述第4站成為取出站,在前述吹製成形機被用於前述射出吹製成形機時,前述第1站成為前述射出成形站,前述第3站可兼作前述吹製成形站和取出站來使用,而前述旋轉盤並不在前述第2站及前述第4站停止。 當如此構成時,藉由在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中具有4站,就可如上述般地提高吹製成形品質,另一方面,藉由射出吹製成形機設為2站就可減少零件數以降低製造成本。 在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前述旋轉盤係可以旋轉角120度進行間歇旋轉驅動,前述複數個處理站,係由沿著旋轉搬運方向而配置的第1至第3站所構成,在前述吹製成形機被用於前述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時,前述第1站成為前述射出成形站,前述第2站成為前述吹製成形站,前述第3站成為取出站,在前述吹製成形機被用於前述射出吹製成形機時,前述第1站成為前述射出成形站,前述第2站成為前述吹製成形站,前述第3站成為取出站。 當如此構成時,藉由將取出站與吹製成形站個別地設置,則無論是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或射出吹製成形機,只要在取出站不使被成形的容器落下即可,且不需要將容器朝向水平方向搬出之特別的取出裝置。 在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在前述吹製成形站對前述吹製模進行橫向閉模的吹製閉模機構,係可兼用於前述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和前述射出吹製成形機。 在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和射出吹製成形機中只要吹製成形站的位置未被變更,吹製閉模機構就可固定於機台側,並共用於兩機種。1.吹製成形機的種類 將按照本發明之2站、3站及4站的旋轉搬運型吹製成形機顯示於第1圖至第4圖。第1圖至第4圖係示意性地顯示以旋轉盤20之預定旋轉角度配置於複數個旋轉停止位置的處理站1A至4D。第1圖至第4圖之其中一個吹製成形機,皆可兼作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STR和射出吹製成形機INJ來使用。 旋轉盤20,係具有:開口21至24,其係容許對向於處理站而配置的零件之通過,或是防止與零件之干涉。第1圖係顯示2站型式。第2圖係顯示3站型式。第3圖及第4圖係顯示4站型式。另外,用於第2圖之2站型式的旋轉盤20,雖然在以虛線所示的2個部位不需要開口22、24,但是為了與第3圖及第4圖的站型式兼用而也可具有開口22、24。但是,當設為第1圖之2站專用的旋轉盤20時,該旋轉盤20的半徑就可形成最小。將2站、3站及4站的旋轉盤20之半徑分別設為D1、D2、D3。在對2站、3站及4站分別設為專用的旋轉盤20時,就成為D1<D2<D3。此是因站數越少,則即便使相鄰的站彼此靠近配置也越無干涉所致。另一方面,當對2站、3站及4站分別設為共用旋轉盤20時,就成為D1=D2=D3。 在第1圖所示的2站型式中,配置於旋轉盤20之180度之旋轉角度的2個旋轉停止位置之2個處理站,為射出成形站(第1站)1A和吹製成形站(第2站)2A。即便是在將吹製成形機用於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STR或射出吹製成形機INJ之其中一個的情況,也可在射出成形站1A射出成形預形體,而在吹製成形站2A將預形體吹製成形為容器。吹製成形站2A,係兼作為從成形機取出容器的取出站來使用。 在第2圖所示的3站型式中,配置於旋轉盤20之120度之旋轉角度的3個旋轉停止位置之3個處理站,為射出成形站(第1站)1B、吹製成形站(第2站)2B、及取出站(第3站)3B。與第1圖不同,取出站3B係與吹製成形站2B個別地配置。在吹製成形機用作為射出吹製成形機INJ的情況,第3圖之第3站3B,也可兼作為冷卻取出容器之後露出的射出芯模的冷卻站來使用。 在第3圖所示的4站型式中,係設置有配置於旋轉盤20之90度之旋轉角度的4個旋轉停止位置之4個處理站1C至4C。在將吹製成形機用作為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STR時,係使用第1至第4站1C至4C的全部。在該情況下,第1站成為射出成形站,第2站2C成為溫調站,第3站3C成為吹製成形站,第4站成為取出站。另一方面,在將吹製成形機用作為射出吹製成形機INJ時,係使用第1、第3站1C、3C,且第1站1C成為射出成形站,第3站成為吹製成形站。在此情況下,第2、第4站未被使用。因而,在將吹製成形機用作為射出吹製成形機INJ時,與第1圖同樣只要使旋轉盤20在180度之旋轉角度的2個停止位置停止即可。 在第4圖所示的4站型式中,與第3圖不同,即便是在將吹製成形機用於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STR或射出吹製成形機INJ之其中一個的情況,也使用第1至第4站1C至4C之全部。在吹製成形機用作為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STR時,第1至第4站1D至4D係與第3圖的第1至第4站1C至4C相同。在吹製成形機用作為射出吹製成形機INJ時,第1站1D成為射出成形站,第2站2D成為吹製成形站,第3站3D成為取出站,第4站4D成為射出芯模冷卻站。 如此,本發明係將1台吹製成形機兼作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STR和射出吹製成形機INJ來使用,藉此降低多品種少量生產的容器之成形成本。 2. 4站/2站切換型式的吹製成形機 2.1. 4站的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 首先,參照第5圖至第7圖說明將第3圖所示之4站的吹製成形機當作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的日本特許第3722671號。 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4站的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50,係具有機台52、下部基座54、上部基座56、牽引板58及氣缸固定板60,且上部基座56、牽引板58及氣缸固定板60係藉由貫通下部基座54的複數個、例如4根繫桿(tie bar)62(參照第5圖)而連結固定。 機台52,係形成內部空洞的箱形狀,且成為在其上面之一方側安裝有射出裝置64的狀態。下部基座54,係成為被固定於機台52之另一方側之上面的狀態。上部基座56,係與下部基座54隔預定間隔配設在下部基座54之上方,且在下面側能夠旋轉地支撐旋轉盤66(第3圖的旋轉盤20)。 又,該上部基座56,係成為:被連結固定於射出裝置64側的2根繫桿62之中途位置、和與射出裝置64為相反側的2根繫桿62之上端的狀態。 然後,在機台52上的下部基座54和上部基座56之間的空間,並於旋轉盤66的複數個旋轉停止位置,配置有第3圖所示的複數個處理站1C至4C。如第5圖所示,於射出裝置64側設置有射出成形站68(對應於第3圖的1C)、於其對向位置設置有吹製成形站70(對應於第3圖的3C)、於與射出成形站68及吹製成形站70交叉90度的位置設置有溫調站72(對應於第3圖的2C)及取出站74(對應於第3圖的4C)。 如第6圖所示,在射出成形站68中,射出腔模(第1射出腔模)78係中介與射出裝置64進行噴嘴接觸(nozzle touch)的熱澆道(hot runner)模76而安裝於下部基座54上。 同樣如第6圖所示,在吹製成形站70中,由能夠藉由包含吹製模閉模氣缸80的吹製閉模機構82而閉模的對開模所構成的吹製腔模(第1吹製腔模)84係設置於下部基座54上。 如第7圖所示,在溫調站72中,溫調罐(pot)86係固定於下部基座54上。 如第7圖所示,在取出站74中,用以取出成形品的吹射機(shooter)88係安裝於下部基座54上(在第6圖中已省略)。 又,在旋轉盤66的下面,係對應射出成形站68、溫調站72、吹製成形站70、取出站74之各站的位置,分別配設有複數個、例如2個頸模(第1頸模)90。 頸模90,係由對開模所構成,且此等對開模分別被安裝於由分割板所構成的頸模支撐板92,能夠藉由頸模支撐板92之開閉來開閉頸模90。在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50中,頸模90及能夠開閉地支撐該頸模90的頸模支撐板92,係構成被旋轉盤66所保持的移送構件。 又,旋轉盤66,係能夠藉由設置於上部基座56上的電動馬達94而逐次以90度進行間歇旋轉,且將頸模90依序搬運至射出成形站68、溫調站72、吹製成形站70、取出站74。 另外,該旋轉盤66的旋轉停止位置,雖然可藉由定位機構96來定位,但是也可僅由伺服馬達的定位手段來進行。 又,在上部基座56,係設置有:溫調芯模升降氣缸98,其係在溫調站72對應位置使未圖示的溫調芯模進行升降;及吹製芯模升降氣缸102,其係在吹製成形站70對應位置使吹製芯模100進行升降;及延伸桿升降氣缸106,其係使延伸桿104進行升降;以及彈出凸輪(eject cam)升降氣缸110,其係在取出站74對應位置使用以打開頸模支撐板92的彈出凸輪108進行升降。 氣缸固定板60,係固定在上部基座56之上方且位在射出成形站68側的2根繫桿62之上端,且在該氣缸固定板60和上部基座56之間,沿著2根繫桿62能夠升降地安裝有已安裝射出芯模112的射出芯模閉模板(廣義而言為閉模盤)114。另外,雖然在射出芯模112有冷卻劑循環,但是有關冷卻劑的循環裝置則予以省略。 又,在氣缸固定板60上,係安裝有射出芯模閉模氣缸(廣義而言為上部氣缸)116,而該射出芯模閉模氣缸116的活塞118之前端係連結於射出芯模閉模板114。 牽引板58,係在機台52內,連結固定於4根繫桿62之下端。在該牽引板58,係於射出成形站68之下方位置安裝有作為縱向閉模手段的頸模閉模氣缸(廣義而言為下部氣缸)120,而該頸模閉模氣缸120的活塞122係連結於下部基座54之下面。另外,上部基座56的縱向閉模機構,係由牽引板58、繫桿62及氣缸120所構成。 因而,如第7圖所示,當在牽引板58上升之狀態下使頸模閉模氣缸120驅動時,繫桿62就會隨著牽引板58之下降而被牽引並下降,而連結固定於該繫桿62的上部基座56,就如第6圖所示,會下降衝程(stroke)L1量,且安裝於旋轉盤66的頸模90會下降,例如在射出成形站68,頸模90對射出凹部78進行閉模。 另外,在吹製成形站70側,上部基座56之下面,係抵接設置於吹製閉模機構82之上部的止動件138,並在上部基座56之下限位置被定位。 更且,在溫調站72及吹製成形站70中,吹製腔模84可藉由溫調罐86及吹製閉模機構82來對頸模90進行閉模。 在該上部基座56下降時,固定於射出成形站68側之2根繫桿62上端的氣缸固定板60也會同時成為僅下降與上部基座56相同衝程L1量的狀態。 在此狀態下,在射出成形站68中,藉由射出芯模閉模氣缸116之驅動使射出芯模閉模板114下降衝程L2量,藉此將射出芯模112和頸模90予以閉模,且從射出裝置64將熔融樹脂射出至射出腔模78內以射出成形預形體(第1預形體)124。 在此情況下,射出芯模閉模氣缸116,由於會隨著上部基座56之下降而一體地下降,所以與上部基座56的距離始終可保持於一定。 因此,射出芯模閉模氣缸116之下降衝程L2,由於是以從將射出芯模112自旋轉盤66退避的位置至閉模位置為止的最小衝程來完成,所以可縮短射出芯模閉模氣缸116的長度。 而且,射出芯模閉模氣缸116,由於只要可獲得僅將射出芯模112予以閉模的閉模力就足夠,所以可將射出芯模閉模氣缸116設為比較小型。 在此,與該射出成形站68之成形動作同時,在溫調站72,藉由溫調芯模升降氣缸98,將未圖示的溫調芯模插入溫調罐86內並進行預形體124之溫調。 又,在吹製成形站70中,藉由吹製芯模升降氣缸102使吹製芯模100下降,且將吹製芯模100對頸模90進行閉模,並且藉由延伸桿升降氣缸106使延伸桿104下降,且對吹製腔模84內供應吹氣藉此將經溫調後的預形體124進行雙軸延伸吹製以成形瓶子(第1容器)126。 更且,在取出站74中,係藉由彈出凸輪升降氣缸110,使彈出凸輪108下降並透過頸模支撐板92來打開頸模90,且使瓶子126落下,進而藉由吹射機88將瓶子126排出至裝置外。另外,構成頸模支撐板92的一對分割板係藉由彈簧而始終設定在閉鎖狀態,藉此頸模90可呈閉模狀態。又,在該一對分割板,係有未圖示的楔形孔,分別設置在其長邊方向之兩端部。頸模90的開模,係藉由以下的方式實施:藉由彈出凸輪升降氣缸110而驅動的彈出凸輪108會朝向楔形孔下降,且開放驅動分割板。 其次,在各成形步驟結束後,藉由吹製閉模機構82將吹製腔模84進行開模,並藉由頸模閉模氣缸120使上部基座56上升,若藉由射出芯模閉模氣缸116、溫調芯模升降氣缸98、吹製芯模升降氣缸102、延伸桿升降氣缸106及彈出凸輪升降氣缸110,使射出芯模112、溫調芯模、吹製芯模100、延伸桿104及彈出凸輪108從旋轉盤66位置避開(shunt)的話,則旋轉盤66將成為能夠旋轉的狀態。 在此狀態下,可藉由電動馬達94使旋轉盤66進行間歇驅動並依序進行各處理站的處理。 又,在牽引板58的吹製成形站70之下方位置,係設置有輔助閉模氣缸128,且將該輔助閉模氣缸128之未圖示的活塞前端連結於下部基座54,可使射出成形站68側和吹製成形站70側的上部基座56之升降平衡佳,而順利地進行升降。 更且,在機台52內,係配設有使輔助閉模氣缸128與頸模閉模氣缸120同步的同步手段130。 該同步手段130,係由2個齒條(rack)132、旋轉軸134及2個小齒輪(pinion)136所構成,該2個齒條132係分別垂下而配設於下部基座54的射出成形站68側和吹製成形站70側,該旋轉軸134係配設及於牽引板58的射出成形站68側和吹製成形站70側間,該2個小齒輪136係固定於該旋轉軸134且與各齒條132嚙合。另外,在射出成形站68,也設置有用以輔助性地限制上部基座56之下降界限的塞桿140。 2.2 2站的射出吹製成形機 使用第5圖至第7圖所示之4站的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50之基本構造,就藉由零件之更換而切換之2站型式的射出吹製成形機200,參照第8圖至第11圖來加以說明。 在2站型式的射出吹製成形機200中,4站的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50之溫調站72(2C)和取出站74(4C)並未被使用,而僅有預形體或用以支撐該預形體的第2射出芯模會通過。由於第2射出芯模係在開模時才會上升,所以朝向吹製成形站移動時溫調站72(2C)或取出站74(4C)並不會干涉,故而基本上並沒有撤去的必要。只是在有如與第2射出芯模之溫調介質或空氣之供應配管干涉的構件之情況下(例如溫調罐),才有撤去的必要。 4站的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50之射出成形站68(1C),係藉由零件之更換,而變更成第8圖及第9圖所示的射出吹製成形機200之射出成形站251(1C)。4站的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50之吹製成形站70(3C),係藉由模具零件之更換,而變更成第8圖及第9圖所示的射出吹製成形機200之吹製成形站202(3C)。 2.2.1.射出成形站 首先,參照第8圖及第9圖,就射出吹製成形機200之射出成形站201(1C)加以說明。 首先,在第8圖及第9圖所示的旋轉盤66(20),係安裝有射出吹製用的移送構件(移送模具單元)210,以取代由第7圖所示的頸模90及頸模支撐板92所構成的移送構件。該移送構件210,例如可包含由一對對開模所構成的第2頸模211、射出芯模212、頸模固定板213、頸模按壓板214、芯模固定板215、芯模壓緊板216及絕熱板217。頸模固定板213係由一對分割板所構成,可固定一對第2頸模211。另外,在頸模固定板213,雖然沒有圖示,但是設置有冷卻劑用的通路。頸模壓緊板214,係開閉導引頸模固定板213的分割板。該頸模壓緊板214,係以始終與芯模固定板215密接的方式,藉由未圖示的彈簧往上方彈壓。藉此,可設定射出芯模212和頸模211的閉模狀態。射出芯模212係由芯模壓緊板216及芯模固定板215所保持。在芯模壓緊板216係形成有溫調介質供排通路216A,而在芯模固定板215係形成有吹氣的供應路215A。在此,也可在芯模固定板215或芯模壓緊板216之其中一方,並設溫調介質供排通路和吹氣供應路。另外,射出芯模212之詳細,係使用第11圖而後述。 即便是在射出吹製成形機200之射出成形站201(1C)中,與射出裝置64進行噴嘴接觸的熱澆道模76,也是被固定於下部基座54,並可與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50共用。在熱澆道模76上,係搭載有射出吹製成形機200之第2射出腔模220。 在此第8圖係與第7圖同樣地顯示上部基座56位在上限位置的開模狀態,第9圖係顯示上部基座56位在下限位置的閉模狀態。為了使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50之射出成形站68(1C)、和射出吹製成形機200之射出成形站201(1C)在1台吹製成形機選擇性地實現,有必要滿足以下的要件。首先,第7圖和第8圖所示的開模時之尺寸L3、L4,係在第7圖和第8圖中為相同。其次,第6圖和第9圖所示的閉模時之尺寸L5,係在第6圖和第9圖中為相同。 尺寸L4,係到達開模時的上部基座56之下面(旋轉盤66之上面)和下部基座54之上面為止的距離。尺寸L5,係到達閉模時的上部基座56之下面(旋轉盤66之上面)和下部基座54之上面為止的距離。由於上部基座56的移動衝程,為第6圖所示的尺寸L1,所以成立L5=L4-L1的關係。由於縱向閉模機構58、62、120為共用,所以在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50之射出成形站68(1C)、和射出吹製成形機200之射出成形站201(1C),尺寸L4、L5成為相同。該尺寸L4、L5也是用於全部的處理站,即便是在吹製成形站也是成為相同的限制。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熱澆道模76為共用,所以到達開模時的上部基座56之下面(旋轉盤66之上面)和熱澆道模76之上面為止的距離L3,也是在第7圖和第8圖中成為相同。而且,在上部基座56被開模的狀態下,第7圖的第1預形體124和第8圖的第2預形體205,都會從各自的射出腔模78、220完全地離模,並能夠進行旋轉搬運。換句話說,第1、第2預形體124、205的軀幹部之長度(總長-頸部之長度),係比上部基座56的移動衝程L1還小。但是,依機種也可設定為L5<L4。 在此,第8圖及第9圖所示的移送構件210之厚度,係比由第7圖所示的頸模90及頸模支撐板92所構成的移送構件還厚。因而,有必要考慮兩機種的移送構件之厚度差異,而決定尺寸L3至L5。此時,在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50成形的第1容器126由於是飲料用瓶子等且也朝向縱向軸延伸所以總高度較大。反之,在射出吹製成形機200成形的第2容器為藥瓶、化妝品容器、乳酸飲料容器、燈泡蓋等,總高度係比第1容器126還小。因而,若以在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50成形的第1容器126及供其使用的預形體124之總高度為基準而決定尺寸L3至L5的話,則即便是在射出吹製成形機200中也是能夠滿足尺寸L3至L5。 在射出吹製成形機200之射出成形站201(1C)中,第6圖所示的射出芯模閉模氣缸116、和連結於其活塞118的射出芯模閉模板114也有可能不被使用。此等的構件,只要沒有對在射出成形站201(1C)之射出成形動作或旋轉搬運動作造成障礙,也可不拆除。或是,也可在射出芯模閉模板114設置按壓(承壓)塊以取代射出芯模,且藉由射出芯模閉模氣缸116使射出芯模閉模板114升降。有關此點,將參照第22圖至第28圖加以說明。 2.2.2.吹製成形站 第10圖、第12圖及第13圖係顯示在射出吹製成形機200之吹製成形站202(3C)的閉模狀態。第11圖係第10圖的A部放大圖,且顯示射出芯模212的詳細。在吹製成形站202(3C),係配置有由一對對開模所構成的第2吹製腔模230。第2吹製腔模230的一對對開模,係安裝於第6圖所示的吹製閉模機構82。第10圖所示的底模232,係與構成第2腔模230的一對對開模之其中一方一體開閉。 在第8圖所示的射出成形站201(1C)被開模,且支撐第2預形體205的移送構件210,係藉由旋轉盤66(20)之180度旋轉而搬入吹製成形站202(3C)。之後,上部基座56會下降,且藉由第6圖所示的吹製閉模機構82而使第2吹製腔模230進行橫向閉模,藉此可設定為第10圖所示的閉模狀態。 在第10圖所示的閉模狀態中,藉由從由移送構件210所保持的射出芯模212將吹氣導入第2預形體205內,第2預形體205就可吹製成形具有順沿第2吹製腔模230之腔模面231的軀幹部及底部之形狀的第2容器206(參照第12圖)。此時,與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50不同,延伸桿104並未被使用。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50的延伸桿104,係在會與移送構件210干涉的情況下被拆除。由於延伸桿104未被使用,所以第2預形體205,幾乎不會朝向縱軸延伸,而是朝向橫軸方向延伸。 如第11圖所示,第2射出芯模212,係具有第1芯模銷212A和第2芯模銷212B,且在第1芯模銷212A和第2芯模銷212B之間形成空氣流路212C及空氣吹出口212D。空氣流路212C係與第10圖所示的吹氣供應路215A連通。第1芯模銷212A,係具有第2預形體205之軀幹部形狀,且其上方係插通於第2芯模銷212B內。又,第1芯模銷212A,係將前端予以封閉的中空形狀,而設置於第1芯模銷212A的溫調介質循環流路212E係與第10圖所示的溫調介質供排通路216A連通。第2芯模銷212B係具有第2預形體205之頸部內面形狀,且其上方外面係與第2頸模211接觸。空氣吹出口212D,係形成於第2預形體205的頸部之下端內面周邊,且在吹製成形步驟中吹出高壓的吹氣。 第12圖係顯示在吹製成形站202(3C)的第2容器206之取出步驟。在吹製成形後,第2吹製腔模230可藉由吹製閉模機構82而開模。藉此,可確保頸模211、頸模固定板213及頸模按壓板214能夠下降的空間。在此,在上部基座56,係配置有使頸模按壓板214下降驅動的頸模下降氣缸(未圖示)。藉由該氣缸之驅動而驅動的被驅動桿,係抵抗未圖示的彈簧之彈壓力以將頸模按壓板214下降驅動以便遠離芯模固定板215之下面,且將頸模固定板213朝向下方按壓。結果,藉由第2頸模211可使保持其頸部的容器6從第1芯模銷212A離模驅動。 之後,構成第2頸模211的對開模被開放驅動,而可使第2容器206從頸模211離模。在此,構成頸模固定板213的一對分割板藉由彈簧而始終設定在閉鎖狀態,藉此第2頸模211可呈閉模狀態。又,在該一對分割板,係分別於其長邊方向的兩端部設置有未圖示的楔形孔。第2頸模211的開模,係藉由以下的方式實施:藉由配置於吹製成形站202(3C)的彈出凸輪升降氣缸而驅動的彈出凸輪會朝向楔形孔下降,且開放驅動分割板。 在此,在第2吹製腔模230被開模之後,且第2容器206的取出被實施之前,如第12圖所示,未圖示的取出裝置會被驅動,而軌條(rail)構件240會被引出至第2容器206之下方。因而,從頸模211落下的第2容器206係由軌條構件240所阻擋。之後,藉由將軌條構件240送回原來的位置,第2容器206就可被取出至裝置外部。第2容器206之取出,亦可為保持第2容器206之頸部而取出的臂構件,以取代軌條構件240。 第13圖係顯示吹製成形站202(3C)的移送構件210之旋轉搬運步驟。在第13圖中,藉由上部基座56被復位至上限位置,移送構件210就可上升至:第1芯模銷212A不會與第2吹製腔模230及第2射出腔模220干涉的高度位置。因而,在此狀態下藉由旋轉驅動旋轉盤66(20),就可將移送構件210送回移動至射出成形站201(1C)。 另外,在第13圖中,第2吹製腔模230係備置於下一個吹製成形中所,且從第12圖所示的開模狀態朝向閉模方向移動。藉此,縮短第2吹製腔模230之閉模及閉模時間。 如以上所述,依據本實施形態,則藉由更換零件,可將1台吹製成形機切換成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50及射出吹製成形機200之雙方,且可確保適於多品種少量生產。而且,由於射出延伸吹製成形係具有溫調站2C及專用的取出站1D所以可迅速地實施成形吹製品質高的容器之成形週期。又,由於射出吹製成形機為最小的2站,所以零件數少且可廉價製造。 3. 4站型式的吹製成形機 利用第4圖所示之4站型式的吹製成形機來構建4站的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由於與第5圖至第7圖所示的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50一致,所以省略說明。 另一方面,在利用第4圖所示之4站型式的吹製成形機來構建4站的射出吹製成形機之情況下,第4圖所示的射出成形站1D係與第8圖至第9圖所示的射出成形站1C一致。第4圖所示的吹製成形站2D,係與第10圖及第11圖所示的吹製成形站3C一致。但是,第12圖所示的容器取出步驟並未被實施,而是在第13圖所示的移送構件210保持第2容器206的狀態下,直接實施開模和旋轉搬運。 在第4圖所示的取出站3D中,係有實施第12圖所示的第2容器206之取出步驟。但是,在取出站3D,並不存在第12圖所示的第2吹製腔模230。又,作為取出第2容器206所需的構件,使頸模壓緊板214下降驅動的氣缸、彈出凸輪升降氣缸等係有必要配置於取出站3D。 將第4圖所示的芯模冷卻站4D顯示於第14圖。在該芯模冷卻站3D,係如第14圖所示在第1芯模銷212A露出的狀態下移送構件210可藉由旋轉盤66(20)來搬運。此係因在芯模冷卻站4D之上游側的取出站3D,第2容器206已被取出之故。 在芯模冷卻站4D,係於固定於下部基座54之例如2支的氣缸250之桿251,支撐有芯模冷卻單元260。芯模冷卻單元260,係形成有可插通由移送構件210所保持的第1芯模銷212A之大小的孔261,該孔261的數目係與第1芯模銷212A的支數一致。在該孔261之周圍係如虛線所示於圓周方向形成有冷媒供應路262。從冷媒供應路262朝向規定孔261之內周面貫通的複數個冷媒導出孔263,係沿著孔261之圓周方向等間隔地形成。 在移送構件210被搬入芯模冷卻站4D時,芯模冷卻單元260係在不與第1芯模銷212A干涉的下方位置待機。在移送構件被搬入之後,2支氣缸250會被驅動,而可將桿251沿著上下方向往復驅動。 由桿251所保持的芯模冷卻單元260,係在使第1芯模銷212A插通於複數個孔261之狀態下朝向上下往復移動。在該上下移動中使空氣等的冷媒從冷媒導出孔263噴出,藉此可冷卻第1芯模銷212A。如此,在將移送構件210送回至射出成形站1D之前,可充分地冷卻第1芯模銷212A。 藉由配置芯模冷卻站4D,第2射出芯模212,係與第1射出芯模90不同,沒有必要在內部使溫調介質通過。藉此,即便是容納眼藥水或睫毛膏(mascara)等的細口容器也能夠進行射出吹製成形。為何如此,乃是因第2射出芯模212的第1芯模銷212A係由沒有溫調介質通路的實心棒所形成,且將芯模銷直徑形成細至例如8mm以下,並能夠與細口容器之口徑一致所致。又,不需要移送構件210上的溫調介質供排通路的結果,由於移送構件210的構造變得單純,所以移送構件210的模具成本也可降低。 如此,第4圖所示之4站型式的吹製成形機,係有以下幾點比第3圖所示的吹製成形機還優異:可射出吹製成形更細口的容器之點、或由於具有專用的取出站3D所以成形週期變快之點。 4. 3站型式的吹製成形機 利用第2圖所示之3站型式的吹製成形機構建3站的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係只要從第5圖至第7圖所示的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中刪除溫調站2C,並每次以旋轉角120度來實施旋轉盤66(20)之間歇旋轉即可。 另一方面,在利用第2圖所示之3站型式的吹製成形機構建3站的射出吹製成形機時,第2圖所示的射出成形站1D係與第8圖至第9圖所示的射出成形站1C一致。第2圖所示的吹製成形站2B,係與第10圖至第11圖所示的吹製成形站3C一致。但是,第12圖所示的容器取出步驟並未被實施,而是在將第2容器206保持於第13圖所示的移送構件210之狀態下,實施開模和旋轉搬運之點,與第4圖的吹製成形站2D相同。 在第2圖所示的取出站3B中,係實施第2圖所示的第2容器206之取出步驟。在該取出站3B中,亦可實施第14圖所示的芯模冷卻步驟。此是因在取出站3B取出第2容器206之後,可確保與第14圖相同的狀態之故。此時,亦可將第12圖所示的取出裝置之軌條構件240配置於取出站3B,以免落下的第2容器206與冷卻單元260干涉。 第2圖所示之3站型式的吹製成形機,由於是在沒有進行預形體的溫調作業下實施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所以不適合複雜形狀的第1容器126,但是只要不存在溫調站就可使3個處理站1B至3B靠近而配置,故而可將旋轉盤66(20)之直徑D2形成比第3圖及第4圖之直徑D3還小,且可謀求小型化。又,射出吹製成形係可比第3圖的2站型式還加快成形週期。而且,若在取出站3B並設第14圖的芯模冷卻站,則也能夠進行口徑8mm以下之第2容器206的射出吹製成形。 5. 2站型式的吹製成形機 第1圖所示之2站型式的吹製成形機,係只要從第3圖所示之4站/2站切換型式的吹製成形機排除第2、第4站2C、4C即可。又,在第1圖的吹製成形站3A,配置有第12圖所示的取出裝置之軌條構件240,除了可在射出吹製成形機之情況進行以外,也可在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之情況進行。 第1圖所示之2站型式的吹製成形機,由於是在沒有進行預形體的溫調作業下實施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所以不適合複雜形狀的第1容器126,但是只要不存在溫調站及專用的取出站就可使2個處理站1A、3A靠近而配置,故而可將旋轉盤66(20)之直徑D1形成比第2圖至第4圖之直徑D2及D3還小,且可謀求小型化。 6.射出吹製成形機的旋轉接頭 將使用第5圖至第7圖所示之4站的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50之基本構造,且藉由零件之更換而被切換之2站型式的射出吹製成形機200之射出成形站201和吹製成形站202,概略地顯示於第15圖。如第15圖所示,在旋轉盤66以旋轉角度遠離180°的2處固定有射出吹製用的移送構件210。 2個移送構件210,係如第8圖所示分別設置有溫調介質供排通路216A。如第15圖所示,在藉由旋轉盤66而旋轉驅動的2個移送構件210之溫調介質供排通路216A,設置有用以供排溫調介質的旋轉接頭270,該旋轉接頭270由旋轉盤66所支撐。2個移送構件210之各個,係藉由第1、第2配管210A、210B來與旋轉接頭270連結。可藉由第1配管210A從旋轉接頭270供應溫調介質至移送構件210,且藉由第2配管210B從移送構件210將溫調介質送回至旋轉接頭270。 第16圖為射出吹製成形機200之側視圖,且上端由旋轉盤66支撐的旋轉接頭270之下端,係中介支撐2支配管291、292的配管支撐構件290來與牽引盤58連結。由於牽引盤58和旋轉盤66係可一體地升降,所以旋轉接頭270及配管支撐構件290也可一體地升降。由配管支撐構件290支撐的一方配管291係供應溫調介質,而另一方配管292係排出溫調介質。 其次,就旋轉接頭270之詳細,參照第17圖至第20圖加以說明。旋轉接頭270,係在第18圖所示之筒狀的殼體271之內部,配置有第19圖所示的固定軸體280,且組裝成第17圖般。殼體271的凸緣272可利用螺栓固定於旋轉盤66,而殼體271係與旋轉盤66一體旋轉。另一方面,固定軸體280係固定於中繼配管部285,且不被旋轉。 如第18圖所示,在殼體271係形成有插入固定軸體280的貫通孔273。在該貫通孔273,係於上下方向之3處形成有比貫通孔273之內徑還大的內徑之O環槽274A、274B、274C。由配置於O環槽274A、274B的O環和旋轉軸體280所區劃的區域275成為供應通路,而由配置於O環槽274B、274C的O環和旋轉軸體280所區劃的區域276成為排出通路。 與供應通路275連通的2個第1開口部275A、275B係開口於殼體271之周面。第1開口部275A係連通於與一方之移送構件210連結的第1配管210A,而第1開口部275B係連通於與另一方之移送構件210連結的第1配管210A。 同樣地,與排出通路276連通的2個第2開口部276A、276B係開口於殼體271之周面。第2開口部276A係連通於與一方之移送構件210連結的第2配管210B,而第2開口部276B係連通於與另一方之移送構件210連結的第2配管210B。 如第17圖所示,固定軸體280係透過軸承277A、277B能夠旋轉地支撐殼體271。如第19圖所示,固定軸體280,係在與殼體271之供應通路275和排出通路276對應的外周面具有2個環槽281、282。環槽281係中介第1縱向孔281A來與下端開口連通,而環槽282係中介第2縱向孔282A來與下端開口連通。 如第17圖及第20圖所示,設置有連結於固定軸體280之下端的中繼配管部285。中繼配管部285,係內置有:與固定軸體280的縱向孔281A之下端開口連通的通路286;以及與固定軸體280的縱向孔282A之下端開口連通的通路287。通路286,係與由配管支撐構件290所支撐的配管291連通。通路287,係與由配管支撐構件290所支撐的配管292連通。 依據本實施形態,可在與旋轉盤66一起被旋轉驅動的2個移送構件210,透過旋轉接頭270來循環溫調介質。尤其是,由於中介配管210A、210B而與2個移送構件210連結的殼體271,係與旋轉盤66一起旋轉,所以殼體271和2個移送構件201的相對位置關係不變。因而,配管210A、210B也不會隨著旋轉盤66之旋轉而扭彎破損。 又,支撐連接旋轉接頭270和外部之配管291、292的配管支撐構件290,由於是與旋轉接頭270一體升降,所以也沒有必要將配管291、292冗長地繞管。 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雖然是一種用以對2個移送構件210供排溫調介質的旋轉接頭,但是亦可供排其他流體。作為其他流體,可列舉吹氣。雖然也可如第8圖所示地僅透過空氣供應路215A來供應吹氣,但是可設置將吹製成形後的容器內之空氣進行排氣的路徑。更作為其他流體,可列舉例如對第8圖所示的移送構件210之頸模211供排的冷卻劑。 第21圖係顯示具備有可實施溫調介質之供排、吹氣之供排及冷卻劑之供排的6個獨立路徑之旋轉接頭的殼體300。在該殼體300,係形成有由7個O環槽302隔開的6個供應/排出路301A至301F。若將適合於該殼體300的固定軸體配置於內部,則可提供具備有6個獨立路徑的旋轉接頭。 在此,2路徑為溫調介質的供排通路,其他2路徑為冷卻劑的通路,且此等有必要相互地絕緣。因此,在縱方向將中央的2個通路301C、301D當作吹氣的供排通路,且例如可將供排溫調介質的通路301A、301B、和供排冷卻劑的通路301E、301F,進行空氣絕熱。 7.射出成形站的閉模 7.1.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的射出閉模 第22圖係顯示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的射出成形站之閉模。就第22圖所示的構件之中、具有與第7圖同一功能的構件附記同一符號。 即便是在第22圖中也是與第7圖同樣,在藉由下部氣缸120而升降的2根繫桿62之上端固定有氣缸固定板60,且在氣缸固定板60固定有上部氣缸116。上部氣缸116的活塞118之前端係連結於閉模盤114。在閉模盤114,係以螺栓固定有射出芯模固定板112A,藉此可在閉模盤114固定射出芯模112。 如第22圖所示,與設置於旋轉盤20的一個開口21(參照第1圖至第4圖)相對向而在上部基座56設置有開口56A。首先當驅動下部氣缸120時,上部基座56及旋轉盤20就可透過繫桿62而下降,而由旋轉盤20所支撐的頸模90可閉模於射出腔模78。此時,射出芯模112也可透過氣缸固定板60、上部氣缸116及閉模盤114而下降。此時,射出芯模112,係以不會通過開口56、21來與上部基座56及旋轉盤20干涉的方式,配置於射出腔模78內。之後,藉由上部氣缸116使被固定於下降後的閉模盤114之第1射出芯模112更進一步下降。藉此,可將頸模90及射出芯模112閉模於由下部基座側所支撐的射出腔模78。以上的動作,即便是在第7圖也是同樣地實施。 7.2.射出吹製成形機的射出閉模 第23圖係顯示使用第22圖所示之機構的射出吹製成形機之射出閉模。如同上述般,由於第23圖所示的移送模具單元(移送構件)210係固定於旋轉盤20,所以即便不使用上部氣缸116,也能夠僅利用下部氣缸120來對移送模具單元210進行閉模。但是,第23圖係與第22圖同樣使用上部氣缸116,來對移送模具單元210進行閉模。 因此,在閉模盤114,係以螺栓固定有第23圖所示的承壓塊400,來取代第22圖所示的射出芯模112。首先當驅動下部氣缸120時,上部基座56及旋轉盤20就會透過繫桿62而下降,並使由旋轉盤20所支撐的移送模具單元210閉模。此時,承壓塊400也可透過氣缸固定板60、上部氣缸116及閉模盤114而下降。此時,承壓塊400,係以不通過開口56、21來與上部基座56及旋轉盤20干涉的方式下降。 之後,藉由上部氣缸116使被固定於下降後的閉模盤114之承壓塊400更進一步下降。藉此,承壓塊400係直接按壓移送模具單元210,而可將移送模具單元210對射出腔模220進行閉模。 在此,對不使用上部氣缸116,而下部氣缸120牽引上部基座56,且藉由上部基座56並透過旋轉盤20將移送模具單元210進行閉模的情況、和本實施形態進行比對。當不使用上部氣缸116時,在上部基座56和移動模具單元210之間閉模力會作用於旋轉盤20。藉此,剛性弱的旋轉盤20有變形之虞。旋轉盤20的變形,將造成對上部基座56旋轉驅動時的障礙,且會產生異音或旋轉不良。 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是在藉由下部氣缸120來與上部基座56一起被驅動的閉模盤114固定有承壓塊400,且承壓塊400會直接按壓移動模具單元210,所以不會緊固上部基座56或旋轉盤20。因而,可防止因旋轉盤20之變形而引起的旋轉時之不良。 7.3.上部氣缸和下部氣缸的關係 在本實施形態中,下部氣缸120及上部氣缸116的氣缸內徑實質上為相同,且在閉模時可設定為同壓。為了將下部氣缸120及上部氣缸116設定為同壓,只要使油等的壓力介質之迴路短路即可。下部氣缸120及上部氣缸116之各自的按壓力,由於為受壓面積×壓力,所以相等。下部氣缸120及上部氣缸116之各自相等的按壓力,係向下作用。 在此,在下部氣缸120及上部氣缸116共同以同壓被驅動的閉模狀態下,下部氣缸120之向下的按壓力、和抵抗於上部氣缸116之向下的按壓力之向上反作用力會平衡而抵銷。因而,對閉模力而言僅成為上部氣缸116的按壓力。此可適用於第22圖所示的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之射出閉模,也可適用於第23圖所示的射出吹製成形機之射出閉模。 在射出吹製成形機中,係在藉由上部氣缸116而驅動的閉模盤114固定有承壓塊400,且該承壓塊400係直接按壓移送模具單元210。藉此,可對移送模具單元210進行閉模。因而,在閉模時閉模力不會作用於上部基座56或旋轉盤20,而可防止旋轉盤20的變形。在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中,由於是在藉由上部氣缸116而驅動的閉模盤114固定有射出芯模112,所以可與藉由射出芯模112而按壓的頸模90一起對射出芯模112進行閉模。此時,閉模力也不會作用於上部基座56或旋轉盤20。 7.4.塞桿的新構造及功能 如同上述般,第7圖所示的塞桿140,係用以輔助性地限制上部基座56之下降界限。換句話說,塞桿140,係在錯誤設定模厚、或是上部基座56之傾斜以預定角度以上傾斜的異常時,用以停止上部基座56之下降移動。因而,如使用塞桿140的第26圖之比較例所示,在閉模時可於塞桿140和上部基座56側之間確保間隙δ 4。 在第22圖及第23圖中,下端410A固定於下部基座54並朝向上方延伸的塞桿410,在構造或目的上皆與第7圖的塞桿140不同。該塞桿410的上端410B,係在閉模時無間隙地與上部基座56側抵接,並可在閉模位置支撐上部基座56。 藉由下部氣缸120而被按壓驅動的上部基座56,係在閉模時下部氣缸120之力會與上部氣缸116之反作用平衡,而按壓力可被解除。在進行該閉模時,上部基座56係與塞桿410抵接並在閉模位置被支撐。因而,可無歧義地決定閉模時的上部基座56之高度位置,且不會因上部基座56之本身重量等按壓旋轉盤20而使旋轉盤20變形。 在第22圖及第23圖中,可更進一步具有間隔件構件420:其係在閉模時夾介存在於上部基座56和塞桿410的上端410B之間,用以調整上部基座56之閉模位置。 在此,在第22圖和第23圖中,閉模時的下部基座54和上部基座56之間隔距離L5係相等。但是,在第22圖所示的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和第23圖所示的射出吹製成形機中,與其說要讓閉模時的下部基座54和上部基座56之間隔距離L5成為相等是微乎其微的。會有以下的情況:在第22圖和第23圖中,間隔距離L5會因射出芯模112和移送模具單元210之高度尺寸的差異、或成形品的長度而有所不同。 在此種情況下,閉模時的上部基座56和下部基座54之間隔距離L5,係藉由變更間隔件構件420之有無、或間隔件構件420之厚度,來變更上部基座56之閉模位置,藉此就可容易調整。 第24圖係放大顯示塞桿410的上端410B側。如第24圖所示,間隔件構件420,係可與導引塞桿410之升降的中空導件430,一起藉由螺栓431而固定於上部基座56。若取下螺栓431,則藉由拆除間隔件構件410、或是更換成厚度不同的另一個間隔件構件410,就可調整間隔距離L5。但是,在第26圖之比較例中,由於在閉模時可在塞桿140和上部基座56側之間確保間隙δ 4,所以即使變更間隔件構件也無法調整距離L5。 7.5.閉模時的間隙 第25圖係將第23圖所示的閉模與比較例作比對而顯示的說明圖。第26圖係顯示第25圖之比較例部分的A部放大圖。第27圖係顯示第25圖之實施例部分的B部放大圖。 首先,在本實施形態中,如第27圖所示,在閉模時,可在承壓塊400和上部基座56之對向面間設置第1間隙δ 1。承壓塊400係在與閉模後的移送模具單元210密接之位置停止。另一方面,可不受承壓塊400之影響而調整藉由塞桿410所固定的上部基座56之閉模位置。藉此,在承壓塊400和上部基座56之對向面間,可確保第1間隙δ 1。藉此,可擔保來自承壓塊400之壓力不會作用於上部基座56,且可透過上部基座56防止旋轉盤20變形。另外,如第24圖所示,第1間隙δ 1,也可形成於閉模時的頸模固定版112A和上部基座56之對向面間。 在第26圖所示之比較例中,藉由上部氣缸116而被驅動的承壓塊400A,係與第27圖的承壓塊400不同,其是用以按壓上部基座56。如此,承壓塊400A和上部基座56之對向面間的間隙δ就會變成零。因此,在第26圖之比較例中,在閉模時,會在承壓塊400A和移送模具單元210之間包夾上部基座56和旋轉盤20。因此,會對旋轉盤20施加過大之力,剛性比較弱的旋轉盤20會變形。 其次,在本實施形態中,如第27圖所示,在閉模時,可在上部基座56和旋轉盤20之對向面間設置第2間隙δ 2。本來在上部基座56和旋轉盤20之對向面間,係以在進行旋轉盤20之旋轉搬運時可確保間隙的方式設計。此是因若非如此,則對旋轉盤20之旋轉驅動有不良影響之故。在本實施形態中,承壓塊400之力並未傳至上部基座56,由於上部基座56係可藉由塞桿410來支撐本身重量,所以可在上部基座56和旋轉盤20之對向面間確保與旋轉搬運時同樣的第2間隙δ 2。藉此,可防止旋轉盤20包夾於上部基座56和移送模具單元210之間,且可防止旋轉盤20變形。 與此相反,在第26圖所示之比較例中,如同上述般在閉模時,會在承壓塊400A和移送模具單元210之間包夾上部基座56和旋轉盤20。因而,無法在上部基座56和旋轉盤20之對向面間確保與旋轉搬運時同樣的間隙δ 2。因而,會因閉模力作用於旋轉盤20而變形。 7.6.移送構件的安裝構造 安裝於旋轉盤20的移送構件,係在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的情況為頸模90,而在射出吹製成形機的情況為移送模具單元210。 頸模90係由一對對開模所構成,且如第24圖所示,一對對開模,係沿著固定於旋轉盤20的2個L字導件500開閉自如地支撐。另一方面,如第28圖所示,移送模具單元210係固定於旋轉盤20。 第28圖係顯示移送模具單元210的安裝構造。移送模具單元210,係具有安裝孔210C。在該安裝孔210C係插通有附凸緣套筒510。附凸緣套筒510,係具有:附孔凸緣511;以及插通於安裝孔210C的中空軸部512。由於該中空軸部512係形成比安裝孔210C還若干長,所以藉由將插通於附凸緣套筒510的螺栓520緊固於旋轉盤20,就可在移送模具單元210和旋轉盤20之間確保一定的第3間隙δ 3,同時可在凸緣511和旋轉盤20之間鎖緊連結移動模具單元210。另外,在第28圖中,係使墊圈530夾介存在於螺栓520的頭部521和凸緣511之間以防止鎖定。 在此,由於頸模90係藉由L字導件500而具有一定的第3間隙δ 3同時能夠開閉地由旋轉盤20所支撐,所以不會使剛性比較弱的旋轉盤20變形。另一方面,如第26圖之比較例所示,當將移送模具單元210以螺栓鎖在旋轉盤20時,剛性弱的旋轉盤就會因緊固在移送模具單元210之比較寬的面而發生變形,而有對旋轉盤之旋轉驅動帶來不良影響之虞。 有關此點,由於第28圖所示的附凸緣套筒510,係在凸緣511和旋轉盤20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δ 3來鎖緊連結移動模具單元210,所以僅有作用於凸緣511之面積的鎖緊連結力會作用於旋轉盤20,而往旋轉盤20的負荷會變小。藉此,可抑制旋轉盤20的變形,且容易在旋轉盤20和上部基座56之對向面間確保第2間隙δ 2。 另外,本發明並非被限定於上述的實施形態,只要在本發明之要旨範圍內仍能夠進行各種的變化實施。 1A至1D、68、201、251‧‧‧射出成形站 2B、2D、3A、3C、3D、70、202‧‧‧吹製成形站 3B、4C、4D、74‧‧‧取出站 2C、2D、72‧‧‧溫調站 3B、4D‧‧‧芯模冷卻站 20、66‧‧‧旋轉盤 21至24‧‧‧開口 50‧‧‧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 52‧‧‧機台 54‧‧‧下部基座 56‧‧‧上部基座 56A‧‧‧開口 58‧‧‧牽引板 60‧‧‧固定板 62‧‧‧繫桿 64‧‧‧射出裝置 58、62、120‧‧‧縱向閉模機構 76‧‧‧熱澆道模 78‧‧‧第1射出腔模 80‧‧‧吹製模閉模氣缸 82‧‧‧吹製閉模機構 84‧‧‧第1吹製腔模 86‧‧‧溫調罐 88‧‧‧吹射機 90‧‧‧第1頸模 92‧‧‧頸模支撐板 94‧‧‧電動馬達 96‧‧‧定位機構 98‧‧‧溫調芯模升降氣缸 90、92‧‧‧移送構件 100‧‧‧吹製模 102‧‧‧吹製芯模升降氣缸 104‧‧‧延伸桿 106‧‧‧延伸桿升降氣缸 108‧‧‧彈出凸輪 110‧‧‧彈出凸輪升降氣缸 112‧‧‧第1射出芯模 114‧‧‧射出芯模閉模板 116‧‧‧上部氣缸(射出芯模閉模氣缸) 118、122‧‧‧活塞 120‧‧‧下部氣缸(頸模閉模氣缸) 124‧‧‧第1預形體 126‧‧‧第1容器(瓶子) 128‧‧‧輔助閉模氣缸 130‧‧‧同步手段 132‧‧‧齒條 134‧‧‧旋轉軸 136‧‧‧小齒輪 138‧‧‧止動器 140‧‧‧塞桿 181A、282A‧‧‧第1、第2縱向孔 200‧‧‧射出吹製成形機 205‧‧‧第2預形體 206‧‧‧第2容器 210‧‧‧移送構件(移送模具單元) 210A、210B‧‧‧第1、第2配管 210C‧‧‧孔 211‧‧‧第2頸模 212‧‧‧第2射出芯模 212A‧‧‧第1芯模銷 212B‧‧‧第2芯模銷 212C‧‧‧空氣流路 212D‧‧‧空氣吹出口 212E‧‧‧溫調介質循環流路 213‧‧‧頸模固定板 214‧‧‧頸模壓緊板 215‧‧‧芯模固定板 215A‧‧‧供應路 216‧‧‧芯模壓緊板 217‧‧‧絕熱板 220‧‧‧第2射出腔模 230‧‧‧第2吹製腔模 232‧‧‧底模 240‧‧‧軌條構件 250‧‧‧氣缸 251‧‧‧桿 260‧‧‧芯模冷卻單元 261‧‧‧孔 262‧‧‧冷媒供應路 263‧‧‧冷媒導出孔 270‧‧‧旋轉接頭 271、300‧‧‧殼體 272‧‧‧凸緣 273‧‧‧貫通孔 274A至274C‧‧‧O環槽 275‧‧‧供應通路(區域) 275A、275B‧‧‧第1開口部 276‧‧‧排出通路(區域) 276A、276B‧‧‧第2開口部 277A、277B‧‧‧軸承 280‧‧‧旋轉軸體 281、282‧‧‧環槽 281A‧‧‧第1縱向孔 282A‧‧‧第2縱向孔 285‧‧‧中繼配管部 286、287‧‧‧通路 290‧‧‧配管支撐構件 291、292‧‧‧配管 301A至301F‧‧‧供應/排出路 302‧‧‧O環槽 400、400A‧‧‧承壓塊 410‧‧‧塞桿 410A‧‧‧下端 410B‧‧‧上端 420‧‧‧間隔件構件 431、520‧‧‧螺栓 500‧‧‧L字導件 510‧‧‧附凸緣套筒 511‧‧‧凸緣 521‧‧‧頭部 530‧‧‧墊圈 D1至D3‧‧‧半徑 L1至L5‧‧‧尺寸(間隔、距離、衝程) INJ‧‧‧射出吹製成形機 STR‧‧‧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 δ、δ 1至δ 4‧‧‧間隙 第1圖係顯示2站型式的吹製成形機之旋轉盤和2站的關係之俯視圖。 第2圖係顯示3站型式的吹製成形機之旋轉盤和3站的關係之俯視圖。 第3圖係顯示4站型式的吹製成形機之旋轉盤和4站的關係之俯視圖。 第4圖係顯示4站/2站切換型式的吹製成形機之旋轉盤、和4站/2站的關係之俯視圖。 第5圖係顯示4站的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之俯視圖。 第6圖係將第5圖的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之一部分予以破斷而顯示的前視圖。 第7圖係沿著第5圖之IIV-IIV線的剖視圖。 第8圖係設置於2站的射出吹製成形機之射出成形站的開模時之概略剖視圖。 第9圖係2站的射出吹製成形機之射出成形站的閉模時之概略剖視圖。 第10圖係設置於2站的射出吹製成形機之吹製成形站的閉模時之概略剖視圖。 第11圖係第10圖的A部放大圖。 第12圖係設置於2站的射出吹製成形機之吹製成形站的容器取出時之概略剖視圖。 第13圖係設置於2站的射出吹製成形機之吹製成形站的旋轉搬運時之概略剖視圖。 第14圖係顯示設置於4站的射出吹製成形機之芯模冷卻站的圖。 第15圖係顯示設置於2站的射出吹製成形機之旋轉接頭的圖。 第16圖係顯示旋轉接頭及配管支撐構件的吹製成形機之側視圖。 第17圖係顯示旋轉接頭的剖視圖。 第18圖係顯示旋轉接頭之殼體的圖。 第19圖係顯示旋轉接頭之固定軸體的圖。 第20圖係連結於旋轉接頭之下部的中繼配管部之剖視圖。 第21圖係具有獨立6路徑的殼體之剖視圖。 第22圖係顯示在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之射出成形站的閉模之前視圖。 第23圖係顯示在射出吹製成形機之射出成形站的閉模之前視圖。 第24圖係第23圖的局部放大圖。 第25圖係將第23圖所示的閉模與比較例作比對而顯示的說明圖。 第26圖係顯示第25圖之比較例部分的A部放大圖。 第27圖係顯示第25圖之實施例部分的B部放大圖。 第28圖係顯示移送模具單元之安裝構造的放大圖。 21‧‧‧開口 54‧‧‧下部基座 56‧‧‧上部基座 56A‧‧‧開口 58、62‧‧‧縱向閉模機構 60‧‧‧氣缸固定板 114‧‧‧閉模盤 116‧‧‧上部氣缸 118‧‧‧活塞 120‧‧‧下部氣缸 210‧‧‧移送構件 220‧‧‧第2射出腔模 400‧‧‧承壓塊 410‧‧‧塞桿 410A‧‧‧下端 410B‧‧‧上端 420‧‧‧間隔件構件 L5‧‧‧尺寸
权利要求:
Claims (15) [1] 一種吹製成形機,係具有:下部基座;及上部基座,其係可在前述下部基座的上方進行升降;及旋轉盤,其係能夠旋轉地被支撐於前述上部基座,且使複數個移送構件在複數個旋轉停止位置停止;以及複數個處理站,其係在前述下部基座和前述上部基座之間的空間,被配置於前述複數個旋轉停止位置,前述複數個處理站係至少包含具有射出模的射出成形站和具有吹製模的吹製成形站,藉由更換包含前述複數個移送構件、前述射出模及前述吹製模的零件,而可用於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及射出吹製成形機之雙方的吹製成形機,其特徵為:前述射出成形站,係具有:下部氣缸,其係被支撐於前述下部基座,且升降驅動上部基座;以及上部氣缸,其係被支撐於前述上部基座,且升降驅動閉模盤,在前述吹製成形機被用於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時,前述複數個移送構件之各個係包含第1頸模,並在前述射出成形站,藉由前述下部氣缸使前述上部基座、前述旋轉盤及前述閉模盤下降,且使被固定於下降後之前述閉模盤的第1射出芯模藉由前述上部氣缸而更進一步地下降,並將前述第1頸模及前述第1射出芯模閉模於被支撐於前述下部基座側的第1射出腔模,以成形第1預形體,在前述吹製成形機被用於射出吹製成形機時,前述複數個移送構件之各個係包含具有第2頸模及第2射出芯模的移送模具單元,並在前述射出成形站,藉由前述下部氣缸使前述上部基座、前述旋轉盤及前述閉模盤下降,且使被固定於下降後之前述閉模盤的承壓塊藉由前述上部氣缸而更進一步地下降而直接按壓前述移送模具單元,並將前述移送模具單元閉模於被支撐於前述下部基座側的第2射出腔模,以成形第2預形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吹製成形機,其中,前述下部氣缸及前述上部氣缸的氣缸內徑,實質上為相同,且在閉模時設定為同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吹製成形機,其中,復具有從前述下部基座延伸至上方的塞桿,前述上部基座,係在前述閉模時抵接於前述塞桿並在閉模位置被支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吹製成形機,其中,復具有:間隔件構件,其係在前述閉模時中介在前述上部基座和塞桿之間,並調整前述上部基座的前述閉模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所述的吹製成形機,其中,在前述閉模時,於前述承壓塊和前述上部基座的對向面間設置有第1間隙。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吹製成形機,其中,在前述閉模時,於前述上部基座和前述旋轉盤的對向面間設置有第2間隙。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吹製成形機,其中,前述第1頸模係由一對對開模所構成,前述一對對開模,係沿著固定於前述旋轉盤的2個L字導件而開閉自如地被支撐,前述移送模具單元,係包含可供附凸緣套筒插通的孔,前述附凸緣套筒,係包含附孔凸緣以及從前述附孔凸緣延伸的中空軸部,且前述中空軸部的長度係形成比前述孔還長,將被插通於前述附凸緣套筒的螺栓緊固於前述旋轉盤,藉此可一邊在前述移送模具單元和前述旋轉盤之間確保一定的第3間隙,一邊使前述移送模具單元被鎖緊連結在前述凸緣和前述旋轉盤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吹製成形機,其中,在前述吹製成形機被用於射出吹製成形機時,復設置有旋轉接頭,前述移送模具單元,係包含通路,復設置有:連結於前述旋轉接頭和前述移送模具單元的第1配管及第2配管,前述第1配管係對前述通路供應流體,前述第2配管係從前述通路排出前述流體,前述旋轉接頭,係具有:固定軸體;以及殼體,其係配置於前述固定軸體的周圍,且固定於前述旋轉盤,前述固定軸體,係包含:形成於外表面的複數個環槽;及連通於前述複數個環槽之一個環槽的第1縱向孔;以及連通於前述複數個環槽之另一個環槽的第2縱向孔,前述殼體,係具有第1開口部及第2開口部,該第1開口部係可供前述第1配管連結,且與前述複數個環槽之前述一個環槽相對向,該第2開口部係可供前述第2配管連結,且與前述複數個環槽之前述另一個環槽相對向。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吹製成形機,其中,復具有:支撐前述第1配管及前述第2配管的配管支撐構件,前述配管支撐構件,係與前述旋轉盤及前述旋轉接頭一起升降。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吹製成形機,其中,在前述吹製成形機被用於前述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時,係將前述第1預形體藉由前述第1頸模來保持並藉由前述旋轉盤的旋轉搬運而搬運至前述吹製成形站,且在前述吹製成形站,藉由延伸桿的縱軸驅動和來自吹製芯模的吹氣來對被配置於與前述第1頸模閉模的第1吹製腔模內之前述第1預形體進行雙軸方向延伸而吹製成形第1容器,在前述吹製成形機被用於前述射出吹製成形機時,係將前述第2預形體藉由前述移送模具單元來保持並藉由前述旋轉盤的旋轉搬運而搬運至前述吹製成形站,且在前述吹製成形站,藉由來自前述第2射出芯模的吹氣來對被配置於與前述移送模具單元閉模的第2吹製腔模內之前述第2預形體進行延伸而吹製成形第2容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吹製成形機,其中,前述旋轉盤係以旋轉角180度進行間歇旋轉驅動,前述複數個處理站,係具有沿著旋轉搬運方向而配置的第1及第2站,前述第1站成為前述射出成形站,前述第2站可兼作前述吹製成形站和取出站來使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吹製成形機,其中,前述旋轉盤係以旋轉角90度進行間歇旋轉驅動,前述複數個處理站,係由沿著旋轉搬運方向而配置的第1至第4站所構成,在前述吹製成形機被用於前述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時,前述第1站成為前述射出成形站,前述第2站成為預形體溫調站,前述第3站成為前述吹製成形站,前述第4站成為取出站,在前述吹製成形機被用於前述射出吹製成形機時,前述第1站成為前述射出成形站,前述第2站成為前述吹製成形站,前述第3站成為取出站,前述第4站成為冷卻前述第2射出芯模的冷卻站。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吹製成形機,其中,前述旋轉盤係以旋轉角90度或180度進行間歇旋轉驅動,前述複數個處理站,係由沿著旋轉搬運方向而配置的第1至第4站所構成,在前述吹製成形機被用於前述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時,前述第1站成為前述射出成形站,前述第2站成為預形體溫調站,前述第3站成為前述吹製成形站,前述第4站成為取出站,在前述吹製成形機被用於前述射出吹製成形機時,前述第1站成為前述射出成形站,前述第3站可兼作前述吹製成形站和取出站來使用,而前述旋轉盤並不在前述第2站及前述第4站停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吹製成形機,其中,前述旋轉盤係以旋轉角120度進行間歇旋轉驅動,前述複數個處理站,係由沿著旋轉搬運方向而配置的第1至第3站所構成,在前述吹製成形機被用於前述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時,前述第1站成為前述射出成形站,前述第2站成為前述吹製成形站,前述第3站成為取出站,在前述吹製成形機被用於前述射出吹製成形機時,前述第1站成為前述射出成形站,前述第2站成為前述吹製成形站,前述第3站成為取出站。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吹製成形機,其中,在前述吹製成形站對前述吹製模進行橫向閉模的吹製閉模機構,係可兼用於前述射出延伸吹製成形機和前述射出吹製成形機。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492836B|2015-07-21|Blow molding machine US7789655B2|2010-09-07|Device for blow molding containers US8858216B2|2014-10-14|Plant for production of plastic containers US7037099B2|2006-05-02|Device for blow-molding containers EP0673748B1|1998-12-09|Method, appatatus and mold for injection molding a preform CN103228423A|2013-07-31|注射拉伸吹塑成形装置以及成形品加热装置 JP2017013337A|2017-01-19|射出延伸ブロー成形機による容器の成形方法 CN105121111B|2017-06-30|用于制造热塑性容器的注塑‑压缩装置 CN105189079B|2018-01-16|用于转移熔融的塑料的旋转接头 US20210394420A1|2021-12-23|Blow molding device and blow molding method US20210339453A1|2021-11-04|Injection molding unit and blow molding machine including same KR101543389B1|2015-08-11|블로우형 유닛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블로우 성형기 WO2013061936A1|2013-05-02|ブロー型ユニット、ブロー成形機及びブロー型ユニットの交換方法 US8354053B2|2013-01-15|Blow moulding machine having a cooling device CN102189668B|2015-01-21|用于制造塑料容器的设备和方法 CN105377518B|2017-06-30|塑料预制件的注塑模具 EP2979842B1|2018-07-25|Plastic bottle blow molding die CN103889683A|2014-06-25|注射吹塑成型装置及其所使用的金属模具单元、以及注射吹塑成型方法 JP4474888B2|2010-06-09|射出延伸ブロー成形システム及び射出延伸ブロー成形方法 JPWO2019208498A1|2021-04-30|射出成形用金型及びそれに含まれるリップ型並びに射出成形方法 US20190061222A1|2019-02-28|Mold unit, blow molding apparatus and blow molding method CN101628471A|2010-01-20|制瓶机 JP3824405B2|2006-09-20|プリフォームの成形装置及び成形方法 WO2020204098A1|2020-10-08|ブロー成形装置およびブロー成形方法 JPH07276477A|1995-10-24|容器成形用プリフォーム成形装置の金型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CN103354780A|2013-10-16| CN103354780B|2016-05-04| TWI492836B|2015-07-21| JPWO2012111728A1|2014-07-07| KR20130123444A|2013-11-12| WO2012111728A1|2012-08-23| KR101530006B1|2015-06-18| JP5643847B2|2014-12-17|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JPH03102019U|1990-02-06|1991-10-24||| JP3130140B2|1992-08-31|2001-01-31|日精エー・エス・ビー機械株式会社|射出延伸吹込成形方法及び装置| JP3775817B2|1995-03-06|2006-05-17|日精エー・エス・ビー機械株式会社|成形機| JP3722671B2|2000-06-28|2005-11-30|日精エー・エス・ビー機械株式会社|射出延伸ブロー成形装置| AU2002232329B2|2002-02-11|2006-04-27|Plasdan-Maquinas Para Plasticos, Ld|Injection blow moulding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biaxial orientated thermoplastic containers| MXPA05006304A|2002-12-12|2005-08-29|A K Tech Lab Inc|Dispositivo de extension de varilla de estiramiento y dispositivo de levantamiento de molde de fondo para maquina de moldeo por soplado de estiramiento.| JP2006315266A|2005-05-12|2006-11-24|Toppan Printing Co Ltd|二軸延伸ブロー成形方法| JP4791182B2|2005-12-29|2011-10-12|日精エー・エス・ビー機械株式会社|インジェクションブロー成形機| JP4851827B2|2006-03-29|2012-01-11|日精エー・エス・ビー機械株式会社|射出延伸ブロー成形装置| JP2008302635A|2007-06-11|2008-12-18|Hideaki Koda|射出ブロー成形機及び、ネック型移動装置。|KR101507659B1|2013-12-16|2015-03-31|항남|고효율 모터용 스파이럴 스테이터 코어의 제조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US10173360B2|2014-06-20|2019-01-08|Nissei Asb Machine Co., Ltd.|Hollow container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KR101673462B1|2014-12-12|2016-11-08|동아정밀공업|블로우 성형기용 넥 지그| EP3476567B1|2016-06-27|2021-11-10|Nissei Asb Machine Co., Ltd.|Injection molding unit and blow mold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same| WO2019050021A1|2017-09-08|2019-03-14|日精エー・エス・ビー機械株式会社|ブロー成形装置及びブロー成形方法| KR102103303B1|2017-11-24|2020-04-22|새한프라텍 주식회사|프리폼 성형장치| JP6840393B2|2018-04-19|2021-03-10|株式会社青木固研究所|射出延伸ブロー成形機と中空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WO2019208498A1|2018-04-26|2021-04-30|日精エー・エス・ビー機械株式会社|射出成形用金型及びそれに含まれるリップ型並びに射出成形方法| KR102221477B1|2019-08-22|2021-03-02|엘티|고상 원료용 복합 성형장치| CN111941802A|2020-08-12|2020-11-17|精英模具(合肥)有限公司|一种吹塑成型的模具结构|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JP2011033208||2011-02-18|| JP2011233340||2011-10-24||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